知天易逆天难?非也非也。最近,从丑八怪逆袭为“江南美人”,韩国把自己的“国粹”整容搬上了电视。这并不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医疗美容像造梦工厂,起点是颜值逆袭,终点是人生赢家。在颜值经济当道的时代,整形的风潮已经刮遍全球。女人们炫耀脸上的绷带,如同炫耀名牌手袋。有位花了几十万元找日本专家隆鼻的女孩说:“我感觉很好,我的脸上有个爱马仕。”

01

对自己“狠”一点

“从口腔内侧接近下颚角的位置切开,暴露出需要手术的骨头部位,再根据设计的磨骨量,画出磨骨线,最后按照这条线截除下颌角。” 在小V脸盛行的时代,不少“国字脸”的女人将希望寄托在这种高超的磨骨术里。

作为整容大国,韩国五分之一的女性都接受过整形。人们喜欢高鼻子、V型脸,许多人高中毕业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就是父母出钱送子女去“修修脸”。韩国政府也顺势做起了这桩美丽生意,不断推出各种政策,预计到2020年,将吸引100万外国医疗游客,医疗观光收入将达到30亿美元。

相比于韩国整容的名气,以手法精湛、缝针细巧、严谨细致而闻名的日本显得有些“小资”。据了解,一般的双眼皮手术大概只需40分钟,但日本一台同样的手术大约需要2-3小时。而在这个并不接地气的行业里,最直观的差别还是呈现在价格上面。以开眼角为例,日本中低档医院双眼开眼角的价格大约为人民币约1.3万元,而同类型的手术韩国大约仅需6600元。

不少国家都有自己美丽生意的独门秘籍。从A到D,意大利整形需求的增长归功于人们对曲线美的追求。英国著名周刊杂志《经济学家》此前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意大利已经位列整形需求较大国家第三位,其中隆胸整形手术是其本国最流行的整形项目。

“酒店里都是戴着头带的发友。和翻译Johnny了解到这里每天的手术都是排满的,尤其ilhan医生的手术都排到明年的八月了。” 今年初,网友小生剑在天涯上分享了自己的土耳其植发经历。

土耳其没想到,自己也能在颜值经济里分到一杯羹。“之所以选择去土耳其,就是土耳其除了后枕部以及两边的毛囊,还可以用胡须、胸毛、肚子、背上的毛囊。”“刚下针的时候比较疼,偶尔在麻药没生效的区域取发,觉得疼的时候医生会问你pain?我说yes她就会再打一针。”

在脱发已经成为新型“癌症”的时代里,土耳其也做起了自己的美丽生意。作为世界植发的领头羊,2014年土耳其仅植发一项产值就高达10亿美元。物美价廉是土耳其每月吸引大约5000名外国患者的法宝,据了解土耳其植发成本在1700-2000美元之间,而在英国或美国,同样的手术费用高达2.5万美元。

02

9%+4%的颜值账本

针头与冰冷的手术刀交相辉映,磨骨的声音嗡嗡作响,这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声音。狎鸥亭,正如地铁站上的一则广告所言,被视为“大韩民国——整形的中心”。这里堪称整容界的拉斯维加斯大道,在这片土地上,95%都是整容医院。

狎鸥亭的背后,是颜值生意的崛起。绝大多数女性在尝试医美项目后都会终生消费,而且消费频次和额度会快速提高,尤其“90后”和“00后”受网红现象的影响,已成为更加疯狂激进的消费群体,推动了医美行业的进一步爆发。

美国经济学教授丹尼尔·哈默梅什的研究表明:一个容貌低于平均值的人每小时少赚9%的薪水,而容貌高于平均值的人每小时则多进账5%,相差的这14%放大到一生,可能让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达到23万美元。

“我要是有钱,我会把毛细血管都整成七彩钻石色”。最近,B站上一条《一个人去韩国整形是什么体验》的短视频火了,而在视频下面,这条评论因为获得了1.29万的点赞数量而挂在评论的第一位。这条评论激发了不少人表达心声,“我要是有钱,脚的皱纹都打玻尿酸”、“我要是瘦了,围裙都要高腰开叉到大腿”的仿句数不胜数。

“尽情来问吧,如果我做过,很乐意和你分享。”姑娘们不吝惜在社交网站或者整形APP上分享自己的心得,在2013年诞生的医美O2O平台新氧APP上,她们不仅秀出自己人工打造的双眼皮、高鼻梁、尖下巴,还大方地展示隆胸手术后的肉体。

美国有个专门为整形外科医生和皮肤科医生服务的网站RealSelf.com,网站CEO汤姆·西里(Tom Seery)曾对《时代》杂志说,一开始他预计让女人在网站上写下自己想要或者做过的美容手术应该很难,但是他错了,女人和少部分男人常常使用真名,公开的照片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脸,还包括近乎赤裸裸的身体。这样的担心,在中国也没有发生。

“可以确定的是,日本医生做事确实比较细致,但不建议去韩国,因为太过于流水线,整出来的也差不多”,网友晨晨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的采访时如此描述了两国之间的差异。在晨某的社交平台上,如今还挂着她分享的在日本接受臭氧血液净化项目的经历。

03

“微创”之后还有多少伤

科技在努力成全那些为了美不惜一切的人。十六年前,可以瘦脸、去除皱纹的肉毒素Botox被当作美容产品引入。随后,瑞蓝玻尿酸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皮肤科医生用它代替胶原蛋白填充面部凹陷和皱纹。

医生们越来越熟练于用激光去除毛发、纹身和皱纹。早在2010年,美国FDA批准了冷冻溶脂技术,很快美国又出现了新的双下巴溶脂针Kybella。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概念诞生,随后传遍全球。

这些产品的问世使得微整形成了人们的新宠。整形不再代表全身麻醉,削掉骨头,或者去掉某块肌肉。一些原本需要移植假体的手术,比如隆鼻和垫下巴都可以通过玻尿酸注射来解决,面部的紧致提升也不需要做传统的大拉皮手术,可以用超声刀或者埋线的方式达到同样的效果。

尽管技术在走向“微创”,但伤害始终难以避免。据韩媒报道,2015年1月,一名中国游客在韩国首都首尔南部江南区一家整形外科医院接受整容手术时心脏骤停,陷入脑死亡状态。与此同时,因手术后遗症等问题导致的各类纠纷在中韩两国也不断引发争议。

“一个人在国外,出了问题又不知道怎么办。”这是大多数跨国整容的人面临的最真实的感受,中介应运而生。有专家透露,赴韩国做医疗美容项目,旅行社挣1/3,中介挣1/3,这已经几乎是行业潜规则了。而且语言不通、法律不通,技术上也不一定有保障。真要是出了事故,对于效果不满意,后期维权非常麻烦。

赴韩整形中介机构在与北京商报记者沟通的同时也特意提到,目前有些小型的整形医院,其麻醉师都是外聘的,只在有手术的时候赶来,做完这一场可以随时走人。而手术中也很可能出现“影子医生”,发生临时“换手”的情况。

菜刀被摆上了手术台。医美逃不开一个“医”字,但在众多商家的宣传下,肉毒素瘦脸、微针治疗等项目被扣上了微整形的帽子,在无形之中更加模糊了消费者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的界限感,也因此催生了李鬼市场。韩国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在韩国注册的整形专业医生仅有2082人,但实际上在韩国从事整形行业的医生却是这个数字的数倍。

更为重要的是,大部分跨国整容的人都厚选择术后不久便回国,因此缺少复查而引发的并发症也成了横亘在医美行业里的大山。然而医疗美容的复杂更在于它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需求,与传统医疗又存在较大差别。审美差异导致医生和受手术者在对待结果时产生不一致的评判结果也是医美纠纷的一大原因。事故如何鉴定,责任如何归属也成了医美行业里亟待解决的另一大问题。

发展最早体系最成熟的美国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据了解,美国从1969年起便将整形外科纳入普通外科,因此美国医美监管总体思路也与普通外科相辅相成,适用于包括医生多点执业在内的美国普适医疗政策、法规和制度。